中国的网络巨头们,在打造移动支付领域方面,可以说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在世界各国还固守着现金、银行卡支付消费的时候,中国的移动手机支付已经应用到了生活中的各个场景,但这并不是中国互联网“大佬”们追求的“终极”。
银行试点“刷脸”应用
前几年,刷脸支付逐渐在上过掀起热潮,阿里、腾讯、京东、百度纷纷布局刷脸支付的商业应用,银行业也不落人后,纷纷试点ATM机“刷脸取款”:农业银行去年9月份宣布贵州农行上线ATM机“刷脸取款”,并逐步向全国试点推广;建设银行也在去年底宣布从深圳开始试点商用“刷脸付款”;招商银行更是早在2016年就在全国106个城市近千台ATM机上实现了“刷脸取款”功能。
![震惊!钱包和手机都在口袋停车费就付了! 震惊!钱包和手机都在口袋停车费就付了!]()
然而互联网支付领域发展日新月异,昨天金融市场各互联网金融巨头和银行金融机构尚纷纷抢滩布局人脸识别技术。今天,移动支付手段又迎来新一次体验升级——无感支付。
“无感支付”悄然“走红”
![震惊!钱包和手机都在口袋停车费就付了! 震惊!钱包和手机都在口袋停车费就付了!]()
"无感支付"是基于车牌号码的信用代扣收费模式,为用户节省停顿、等候、找零等流程时间,实现高效通行。
2017年9月,中国银联联合博思高科技有限公司公推无感支付模式。车主将车牌绑定支付宝、微信钱包或银联卡,在过收费站时就不需要掏现金或手机,车子开过去的时候,收费站的摄像头在识别车牌后,会自动从车主的银联账户里扣取高速通行费用。
“无感支付”应用
目前现金和ETC、ETCP仍是停车场、高速收费的主要手段。但随着移动支付在各场景应用的快速渗透,不少停车场和高速收费站也开始顺应当下国人“出门不带钱包”的现状,逐步添加了扫码支付,乃至“无感支付”。目前,深圳、山东、浙江多地停车场已或博思高合作,推出“无感支付”场景应用。
从刷卡到刷脸支付再到智慧网点、包括前段时间建行推出的无人银行,我们能明确的感受到,在互联网金融支付方式和场景体验不断更新升级的当下,传统的停车场已经化压力为动力,不断加快创新和“赶潮流”的脚步,拥抱新科技和新趋势,为智慧停车、智慧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